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Z 21235-2007 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Z 21235-2007
- 名称: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
-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conduct of microbi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指导性技术文件
- 发布日期:2007-10-29
- 实施日期:2008-04-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AC/GL30-1999《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则和指南》(Principlesandguidelinesfortheconductofmicrobiologicalriskassessment)。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与CAC/GL30-1999的主要不同之处如下:
1.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引言部分删除了CAC标准原文中的本标准主要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尽管其他组织、公司和其他需要开展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有关团体会发现本标准颇有价值,删除了CAC标准原文中的而且在那些将其视为很有必要的国家中,也需要开展特殊的培训。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2.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范围部分增加了本标准规定了进行微生物危险性评估应采用的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素。
3.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术语和定义部分删除了CAC 标准原文中的本标准列举的定义是为了便于对所引用的特定词汇或短语的理解和食品法典委员暂时采纳这些定义的原因是,根据危险性分析这一学科的发展以及为协调不同学科之间类似定义所做努力的结果,这些定义还需进一步修改。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际检验检疫标准与技术法规研究中心、农业部国家饲料质检中心。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杨丽、刘文、刘秀梅、计融、张晓丽、杨松、杨曙明。 - 适用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进行微生物危险性评估应采用的框架结构和基本要素。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食品中微生物危害的危险性评估。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 采用标准:CAC/GL-30(1999) 微生物危险性评估的原理和指南 (修改采用 MOD)
相关部门
- 主管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归口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营养所等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SN/T 2102.1-2008 食源性病原体PCR检测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定义
- 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 DB37/T 3439.5-2018 山东省鲁菜 茶香熏鸡
- SN/T 0178-2011 出口食品嗜热菌芽胞(需氧芽胞总数、平酸芽胞和厌氧芽胞)计数方法
- GB/T 5009.152-2003 食品包装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橡胶改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及其成型品中残留丙烯腈单体的测定
- GB/T 5009.69-1996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
- GB 2719-2003 食醋卫生标准
- DB35/T 151.6-2001 福建省光泽冻鸡
- GB/T 5009.114-2003 大米中杀虫双残留量的测定
- DB61/T 431-2008 陕西省醪糟
- DB52/ 535-2007 贵州省贵州米酒
- 农业部1163号公告-5-2009 动物性食品中氨苄西林残留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 14928.3-1994 食品中甲基嘧啶硫磷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 GB 14942-1994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卫生标准
- DB45/T 1392-2016 广西壮族自治区-胡萝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
- DB50/T 705-2016 重庆市富硒农产品
- DB4115/T 059-2018 信阳市信阳养生菜烹饪技艺 清炖甲鱼
- 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 GB/T 5009.17-2003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