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 4806.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
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 4806.4-2016
- 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
- 英文名称:暂无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强制性
- 发布日期:2016-10-19
- 实施日期:2017-04-19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暂无
分类信息
- ICS分类:暂无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代替GB 13121-1991《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以及GB 14147-1993《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深出量允许极限》、GB 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GB 12651-200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中的对应指标。
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
——修改了范围的描述;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感官要求;
——修改了理化指标;
——增加了迁移试验基本要求,修改了迁移试验条件;
——增加了标签标识。 -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接触用陶瓷制品。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 13121-1991 部分代替GB 14147-1993 部分代替GB 8058-2003 部分代替GB 12651-2003
相关部门
-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GB 882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葡萄糖酸锌
- GB 31604.4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游离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 GB 1886.14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癸内酯
- GB 1903.35-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乙酸锌
- GB 2969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 1740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糖果巧克力生产卫生规范
- GB 1886.16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γ-十二内酯
- DB37/T 3342-2018 山东省速冻食品制造、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 GB 30616-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精
- GB 1886.111-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甜菜红
- GB 3164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含硅酸盐辐照食品的鉴定 热释光法
- GB 1886.14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d-核糖
- GB 1903.49-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锌
- GB 31623-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硬脂酸钾
- GB 1886.24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紫甘薯色素
- SN 0170-1992 出口食品沙门氏菌属(包括亚利桑那菌)检验方法
- 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
- GB 19295-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制品
- GB 1886.21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亮蓝
- GB 15193.14-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致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