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8208.4-2011 地震现场工作 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Post-earthquake field works - Part 4: Assessment of direct loss
基本信息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91)
建筑物的防护(91.120)
地震和防振(91.120.25)
】
-
CCS分类:
【
土木、建筑(P)
工程抗震、工程防火、人防工程(P15/19)
工程抗震(P15)
】
-
行标分类:
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
GB/T18208《地震现场工作》分为四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规定;
———第2部分:建筑物安全鉴定;
———第3部分:调查规范;
———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本部分为GB/T18208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8208.4—2005《地震现场工作 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本部分与GB/T18208.4—2005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 修订了四条术语和定义:“地震灾害直接损失”、“地震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重置费用”和“地震失去住所人数”;
b) 增加了三条术语和定义:“城市评估区”、“农村评估区”和“中高档装修地震直接经济损失”;
c) 增加了上报地震灾害直接损失报表的工作要求,并给出了包括各行业系统、生命线系统、企业及文物古迹等工程结构、设施、设备地震灾害直接损失的18个报表;
d) 对于城市评估区,增加了中高档装修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评估的工作要求和技术内容,并在附录中给出了相关参数的经验取值范围;
e) 修改了房屋破坏损失比在“严重破坏”时的上限值,并给出区间中值;增加了部分生命线工程破坏损失比的区间范围,并给出区间中值;
f) 增加了人员伤亡情况的两个调查表,并定义了失踪人口;
g) 将原来14个附录重新归类,合并成5个附录,并修改了附录E 中地震灾害损失评估报告的内容;
h) 对原标准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并对所有原标准的调查表格重新进行了完善设计。
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湖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
本 部分主要起草人:孙柏涛、袁一凡、苗崇刚、宋立军、郭恩栋、林均岐、张令心、孙景江、戴君武、陈洪富、秦小军、周光全。
本部分于2005年3月28日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
适用范围:
GB/T 18208的本部分规定了地震灾害直接损失评估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在地震现场开展的地震灾害直接损失的评估。
-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 第3部分:调查规范
GB/T24335—2009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24336—2009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相关标准
相关部门
相关人员
关联标准
-
GB 50556-2010
工业企业电气设备抗震设计规范
-
DB/T 31.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仪 第2部分:应变仪
-
DB11/T 1585-2018
北京市建筑结构强震动观测技术规范
-
DB/T 68-2017
地震台站综合防雷
-
DB/T 51-2012
地震前兆数据库结构 台站观测
-
DL 5073-2000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
DB/T 40.2-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网 第2部分:流动形变观测网
-
TJ 32-1978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试行)
-
DL/T 5148-2012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
ZBBZH/GJ 4
建筑结构抗震规范
-
DB51/T 2316-2017
四川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要求
-
GB/T 13437-2009
扭转振动减振器特性描述
-
DB1410/T 111—2020
临汾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要求
-
DB/T 57-2014
地震救援装备分类、代码与标签
-
DB/T 72-2018
活动断层探察 图形符号
-
GB/T 24362-2009
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
-
DB/T 70-2018
地震观测异常现场核实报告编写 地下流体
-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
DB11/T 1044-2013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
-
DB/T 14-2000
原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 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