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
The 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scale
基本信息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建筑材料和建筑物(91)
建筑物的防护(91.120)
地震和防振(91.120.25)
】
-
CCS分类:
【
土木、建筑(P)
工程抗震、工程防火、人防工程(P15/19)
工程抗震(P15)
】
-
行标分类:
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
本标准与GB/T17742—1999相比,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将评判烈度的房屋类型由原标准的一类扩展为三类,增加旧式房屋和按照Ⅶ度抗震设防的砖砌体房屋;
———在Ⅵ度~Ⅻ度房屋震害程度描述中,具体给出各类房屋主要破坏等级数量;
———明确了原标准中平均震害指数值的适用范围,并使相邻烈度的平均震害指数值相互搭接,给出按照Ⅶ度抗震设防的砖砌体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值;
———在器物反应中增加家具和物品倾倒现象,并将器物反应评定烈度延伸到Ⅶ度,用液化现象评定烈度延伸到Ⅷ度;
———删除树梢折断、人畜伤亡相关内容;
———调整数量词对应的百分比范围,分档范围相互搭接;
———新增破坏等级和对应的震害指数条款以及平均震害指数计算公式;
———对原标准的结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改。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景江、袁一凡、温增平、李小军、杜玮、林均岐、李山有、张令心、刘爱文、赵凤新、孟庆利、吕红山。
本标准于1999年4月26日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1次修订。
引 言
GB/T17742—1999《中国地震烈度表》自发布实施以来,在地震烈度评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
国家经济发展,城乡房屋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抗震设防的建筑比例增加,同时旧式民房仍然存在,这些都需要在地震烈度评定中考虑。
本次修订充分利用了大量的已有震害资料和地震烈度评定经验,借鉴参考了国外地震烈度表,利用了汶川地震部分震害资料。修订中保持了与原地震烈度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增加了评定地震烈度的
房屋类型,修改了在地震现场不便操作或不常出现的评定指标。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烈度的评定指标,包括人的感觉、房屋震害程度、其他震害现象、水平向地震动参数。
本标准适用于地震烈度评定。
-
引用标准:
暂无
相关标准
相关部门
相关人员
关联标准
-
DB/T 52-2012
地震数据分类与代码 第3部分:探测数据
-
DB/T 32.3-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3部分:闪烁测氡仪
-
DB37/T 4185—2020
山东省防震减灾(地震)科普场馆展品(展项)及布展指南
-
DB/T 36-2010
地震台网设计技术要求 地电观测网
-
DG/TJ 08-2032-2008
旧危房屋抗震安全性评定标准
-
YB/T 9260-1998
冶金工业设备抗震鉴定标准(附条文说明)
-
DB/T 47-2012
地震地壳形变观测方法 跨断层位移测量
-
DB/T 83—2020
活动断层探察 数据库检测
-
DB/T 32.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下流体观测仪 第2部分:测温仪
-
JGJ 101-1996
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
DB37/T 3384-2018
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评定
-
DB/T 19-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连续观测台站
-
DB44/T 1848-2016
广东省重要建设工程强震动监测台阵技术规范
-
DB21/T 2685-2016
辽宁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评定指南
-
DB/T 77-2018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烈度
-
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 第2部分:专业术语
-
GB/T 18575-2001
建筑幕墙抗震性能振动台试验方法
-
GB 5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
DB/T 30.1-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磁观测仪 第1部分:磁通门磁力仪
-
DB/T 33.3-2009
地震地电观测方法 地电阻率观测 第3部分:大地电磁重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