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HJ 442.5-2020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第五部分 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art 5 biological quality monitoring
基本信息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01)
词汇(01.040)
环保、保健和安全(词汇)(01.040.13)
】
-
CCS分类:
暂无
-
行标分类:
描述信息
-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规范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全国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可比性和代表性,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2008 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修订后标准由下列十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
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
第四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监测
第五部分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
第六部分近岸海域生物监测
第七部分入海河流监测
第八部分直排海污染源及对近岸海域水环境影响监测
第九部分近岸海域应急与专题监测
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
本标准作为修订后标准的第五部分,针对原标准中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的样品采集、保存、运输、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主要修订以下几方面内容:
——增加按照GB 18421 开展例行监测的相关要求;
——细化了样品制备的过程;
——完善了分析方法的选择要求;
——补充质量控制相关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规范》(HJ 442-2008)废止。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大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20 年12 月16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03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近岸海域生物质量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样品制备、样品分析、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近岸海域生物质量监测。
-
引用标准:
暂无
相关标准
相关部门
相关人员
关联标准
-
HJ 1042-2019
环境空气和废气 三甲胺的测定 溶液吸收-顶空/气相色谱法
-
HJ 1067-2019
水质 苯系物的测定 顶空/气相色谱法
-
HJ 2020-2012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
-
HJ 606—2011
工业污染源现场检查技术规范
-
HJ/T 277-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旋转式滗水器
-
HJ/T 331-2006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
-
HJ/T89-20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石油化工建设项目
-
HJ 1196-2021
工业清洗剂 HCFC-141b、CFC-113、TCA和CTC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 1191-2021
水质 叠氮化物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
HJ 858.1-2017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
-
HJ 695-2014
土壤 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
-
HJ 589-2010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
HJ/T 290-2006
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
HJ1125-2020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稀有稀土金属冶炼
-
HJ 1047-2019
水质 锑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HJ 883-2017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
-
HJ2048-2015
饮料制造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
HJ 909-2017
水质 多溴二苯醚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HJ 868-2017
环境空气 酞酸酯类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J/T366-2007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 超声波管道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