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9771.6-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 Part 6: Characteristics of a fibre with non-zero dispersion for wideband optical transport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9771.6-2008
- 名称: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
- 英文名称: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 Part 6: Characteristics of a fibre with non-zero dispersion for wideband optical transport
- 状态:废止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08-10-07
- 实施日期:2009-04-01
- 废止日期:2020-12-01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GB/T9771《通信用单模光纤》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2部分: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
---第7部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本部分为GB/T9771的第6 部分。本部分光纤的几何、光学和传输特性参考了ITU-T G.656:2006《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光缆特性》(英文版)中G.656类光纤规定,光纤的机械、环境性能参考了IEC60793-2-50:2007(第3.0版86A/1164/CDV 文稿)《光纤 第2?50部分:产品规范?B类单模光纤特性》(英文版)中B5类光纤规定。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永诗、雷非、程淑玲、李海清、刘骋。 - 适用范围:GB/T 9771的本部分规定了B5类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环境性能的要求,规定了光纤特性的测量方法。该类光纤的色散值在1 460 nm~1 625 nm整个波段范围内都保持非零,它适用于在1 460 nm~1 625 nm波段范围内的密集波分复用(DWDM)应用或粗波分复用(CWDM)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通信光缆和其他信息传输设备中使用的B5类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977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5972(所有部分)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IEC60793-1(allparts),Opticalfibres—Part1:Measurementmethodsandtestprocedures,MOD]
GB/T18900—2002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
ITU-T G.650.1:2004 单模光纤光缆的具有线性和确定性特性的参数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 G.650.2:2007 单模光纤光缆的具有统计和非线性特性的参数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 G.656:2006 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光缆特性
IEC/TR61282-3:2006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指南—第3部分:偏振模色散的计算
IEC62048:2001 光纤可靠性的幂次律理论
相关标准
- 引用标准:GB/T 15972(所有部分) GB/T 18900-2002 ITU-T G.650.1:2004 ITU-T G.650.2:2007 ITU-T G.656:2006 IEC/TR 61282-3:2006 IEC 62048:2001
相关部门
-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 主管部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 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YD/T 1419.3-2006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三端口光组件技术条件 第3部分: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光网络单元(ONU)的单纤双向三端口光组件
- YD/T 1991-2016 N×40Gbit/s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 YD/T 629.2-1993 光纤传输衰减变化的监测方法 后向散射监测法
- YD/T 981.3-2009 接入网用光纤带光缆 第3部分:松套层绞式
- GB/T 21643-2008 IP认证头(AH)
- GB/T 7424.22-2021 光缆总规范 第2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 YD/T 1181.5-2018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5部分: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杆
- YD/T 2940-2015 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 终端状态
- GB/T 15972.45-2021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5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模场直径
- GB/T 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 第3部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 GB/T 18901.1-2002 光纤传感器 第1部分:总规范
- YD/T 2759.3-2021 单纤双向光收发合一模块 第3部分:50Gb/s
- YD/T 2805.1-2015 相移光学解调器 第1部分:用于40Gb/s的差分正交相移键控(DQPSK) 光学解调器技术条件
- GB/T 21645.3-2009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3部分:数据通信网(DCN)
- YD/T 1383-2005 波分复用(WDM)网元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YD/T 1181.1-2002 光缆用非金属加强件的特性 第1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
- YD/T 2760-2014 千兆以太网铜缆小型化可插拔收发模块技术条件
- YD/T 3358.3-2022 双通道光收发合一模块 第3部分:2×50Gb/s
- GB/T 13993.1-2004 通信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
- YD/T 4018-2022 基于非接触式标识的光分配网络资源管理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