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GB/T10066《电热装置的试验方法》现有13个部分:
———第1部分:通用部分(GB/T10066.1—2004,IEC60398:1999,MOD);
———第2部分:有心感应炉(GB/T10066.2—2004,IEC60396:1991,MOD);
———第3部分:无心感应炉(GB/T10066.3—2004,IEC60646:1992,MOD);
———第31部分: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发生器输出功率的测定(GB/T10066.31—2007,IEC61922:2002,IDT);
———第4部分:间接电阻炉(GB/T10066.4—2004,IEC60397:1994,NEQ);
———第5部分:电热和电化学用等离子体设备(GB/T10066.5—2014,IEC/TS60680:2008,IDT);
———第6部分:工业微波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方法(GB/T10066.6—2008,IEC61307:2006,IDT);
———第7部分:具有电子枪的电热装置(GB/T10066.7—2009,IEC60703:2008,IDT);
———第8部分:电渣重熔炉(GB/T10066.8—2006,IEC60779:2005,IDT);
———第9部分:高频介质加热装置输出功率的测定(GB/T10066.9—2008,IEC61308:2005,IDT);
———第10部分:直接电弧炉(GB/T10066.10—2005,IEC60676:2002,MOD);
———第11部分:埋弧炉(GB/T10066.11—2005,IEC60683:1980,MOD);
———第12部分:红外加热装置(GB/T10066.12—2006)。
这套标准除第12部分外均采用相应的IEC标准制定。
本部分为 GB/T10066的第5部分,应与第1部分和 GB5959.5配合使用。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T13535—1992《电热用等离子设备试验方法》,与后者相比主要技术性变化如下:
———全文“本标准”改为“本部分”,按 GB/T1.1—2009进行编排;
———将“等离子枪”改为“等离子体炬”;
———适用范围涵盖了感应等离子体炬,不再适用于焊接、切割和堆焊设备;
———删除了粒度、流动性、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测定的引用文件;
———删除等离子体焊接、切割等不再适用的定义,删除“引导弧功率”“叠加功率”的定义,增加“等离子体”“热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加热”“等离子体炬”等多条术语和定义,修改了其他术语的定义;
———标准的结构发生变化:将等离子体体炬、电源、工作气体和冷却组件及控制单元组成的设备作为一个整体成为等离子体炬系统,再分别依据点火方式及有无炉室/反应器对等离子体炬系统和使用系统的设备进行分类,并分别规定它们适用的试验和测量,而 GB/T13535—1992将炬系统各部件与设备的试验和测量放在同一个层级上;
———不再进行整个装置的电源装置特性的试验,仅保留等电位连接的测定;
———删除“引弧电路特性”试验(见1992年版5.2);
———增加声级测量,以及对有毒产品,爆炸危险鉴别的要求;
———删除送粉及送丝速率不均匀性的测量(见1992年版5.5.1f、5.5.2c);
———删除等离子体炬排出有毒化合物浓度的测量(见1992年版5.6.7);
———增加调节方式试验;
———增加纹波因数、冷却液电阻率、平均热焓、热辐射的测量;
———喷涂装置中增加对液态材料特性的测量;
———删除叠加弧的工作特性(见1992年版5.7);
———增加“参考图”一章(见第6章);
———增加“规范性附录 A”;
———增加“资料性附录 B”;
———增加“规范性附录 C”;
———增加“参考文献”。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EC/TS60680:2008《电热和电化学用等离子体设备的试验方法》(第1版)。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电热设备的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部分(IEC60398:1999,MOD)
为便于使用,对于IEC/TS60680:2008,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标准名称由《电热和电化学用等离子体设备的试验方法》改为现名。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1)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冶电炉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电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西省电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奎刚、葛华山、朱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3535—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