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Z 39-2016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acute 1,2-dichloroethane poisoning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Z 39-2016
- 名称: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
- 英文名称: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acute 1,2-dichloroethane poisoning
- 状态:现行
- 类型:暂无
- 性质:强制性
- 发布日期:2016-08-23
- 实施日期:2017-02-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暂无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的第6章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Z 39-2002《职业性急性 1,2-二氯乙烷中毒诊断标准》。与GBZ 39-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诊断分级标准由轻度、重度中毒两级改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中毒三级;
——诊断分级中删除了肝、肾损害指标;
——诊断分级中增加了颅脑影像学指标;
——明确了接触反应的观察时间。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东省惠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嘉斌、刘移民、彭建明、孙道远、陈建宇、李来玉、夏丽华、王艳艳、江嘉欣、郞丽、张莹、杨志前、刘志东。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1506-1989;
——GBZ 39-2002。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活动中接触1,2—二氯乙烷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亚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可参照使用。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180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Z 76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相关标准
暂无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广东省惠州市职业病防治院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
相关人员
- 起草人:陈嘉斌 刘移民 彭建明 孙道远 陈建宇 李来玉 夏丽华 王艳艳 江嘉欣 郞丽 张莹 杨志前 刘志东
关联标准
- GB/T 18072-2000 塑料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 GBZ 3-2002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 GB/T 12521-2008 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
- AQ/T 1079-2009 瓦斯管道输送自动喷粉抑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WS/T 188-1999 X、γ射线和中子所致皮肤损伤的剂量估算规范
- GB 4706.26-2008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离心式脱水机的特殊要求
- AQ/T 6202-2006 煤矿甲烷检测用载体催化元件
- GBZ/T 300.114-201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14部分:草酸和对苯二甲酸
- AQ/T 9008-2012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规范
- GBZ 41-2019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
- GB/T 18071.1-201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 第1部分:烧碱制造业
- WS/T 53-1996 尿中马尿酸、甲基马尿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 GBZ/T 240.21-2011 化学品毒理学评价程序和试验方法 第21部分:致畸试验
- GB/T 20966-2007 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
- GBZ 47-2002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诊断标准
- DB37/T 3957-2020 山东省商场类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 DB13/T 1416.7-2018 河北省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规范 第7部分:火力发电行业
- GBZ 126-2011 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
- DB32/T 4250-2021 江苏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 WS/T 67-1996 全血胆碱酯酶活性的分光光度测定法 硫代乙酰胆碱-联硫代双硝基苯甲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