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QX/T 47-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art3: Measurement of meteorological visibili基本信息
- 标准号:QX/T 47-2007
- 名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3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for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Part3: Measurement of meteorological visibili
- 状态:现行
- 类型:行业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07-06-22
- 实施日期:2007-10-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暂无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 】
描述信息
- 前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系列标准为二十二个部分:第1 部分:总则;第2 部分:云的观测;第3 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第4 部分:天气现象观测;第5 部分:气压观测;第6 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第7 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第8 部分:降水观测;第9 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第10 部分:蒸发观测;第11 部分:辐射观测;第12 部分:日照观测;第13 部分:地温观测;第14 部分:冻土观测;第15 部分:电线积冰观测;第16 部分:地面状态观测;第17 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第18 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第19 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第20 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第21 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第22 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引言:为了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便于资料的国际、国内交换及共享和使用,应统一我国地面气象观测技术要求。
主要依据的国内文件是《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中国气象局,2003 )及关补充文件。参考的国际文件是《 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 ( Seventh edition )》(WMO No.8 ) 和《 Manual on the Global Observing System 》 (WMO,2003 )。
本部分是QX/T47一2007 ,其他部分同时发布。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 适用范围:本部分规定了白天和夜间气象能见度目标物的选择、测绘以及人工观测与记录方法,描述了气象能见度观测仪器及安装与使用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和其他气象观测中对气象能见度的观测。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暂无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湖北省气象局 江苏省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QX/T 335-2016 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年景等级
- DB37/T 3222-2018 山东省智能化交通管理设施防雷技术规范
- HY/T 168.2-2013 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设计规范 第2部分:接触氧化法
- HY/T 167-2013 大生活用海水应用系统设计规范
- DB35/T 1569-2016 福建省乡村气象灾害防控规范
- GB/T 21327-2007 水面蒸发器
- GB/T 20482-2006 牧区雪灾等级
- QX 1-2000 Ⅱ型自动气象站
- DB42/T 1895-2022 湖北省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系统年检技术规范
- DB52/T 755-2012 贵州省气候评价规范
- QX/T 541-2020 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事件判别
- GB/T 36109-2018 中国气象产品地理分区
- DB45/T 1897-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灾害天气电视摄像技术规范
- DB36/T 1325-2020 江西省棉花花铃期热害温度指标
- QX/T 405-2017 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技术指南
- GB/T 11832-2002 翻斗式雨量计
- QX/T 240-2014 光化学烟雾判识
- QX/T 459-2018 气象视频节目中国地图地理要素的选取与表达
- QX/T 173-2012 GRIMM 180测量PM10、PM2.5和PM1的方法
- QX/T 548—2020 太阳电池发电效率温度影响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