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8927-2008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 手工法
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Manual methods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8927-2008
- 名称: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 手工法
- 英文名称:Petroleum and liquid petroleum products-Temperature measurement - Manual methods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08-02-13
- 实施日期:2008-09-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ISO4268:2000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英文版),同时也参照采用了《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 第7章---温度测量》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根据ISO4268:2000重新起草。在附录A 中列出了本标准章条编号与ISO4268:2000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在采用ISO4268:2000时,本标准做了一些技术性修改。本标准与ISO4268:2000的主要差异为:
---在适用范围中,补充了在取样法中应优先使用充溢盒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内容;
---作为引用文件,ISO4266已经分为六个部分,本标准也作出了相应修改。其中的第4 部分用GB/T21451.4代替,其他五个部分尚未制定国家标准,仍引用国际标准;
---将引用标准ISO386:1977、ISO3170:1988 和ISO4512 分别用GB/T514、GB/T4756 和GB/T13894代替,同时增加GB/T19779作为引用标准;
---在特殊安全措施关于苯的条款中增加对于有毒有害的其他液体石化产品,也应采取同样的措施。;
---对于玻璃温度计的准确度和分辨力,本标准直接在正文中明确玻璃温度计的分辨力不低于0.2℃;
---明确温度计应按国家规定的校准周期进行校准,以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国际标准中7.5.4d)中的当指示温度稳定在0.1%达30s时,则平衡建立。改为当指示温度的变化稳定在0.1℃以内达到30s时,则平衡建立。;
---将国际标准7.5.6h)中在计算平均值以前,应在中间液深位置获得附加的温度测量数据。改为否则,应在相邻两点中间的液深位置再依次补测温度,而后再计算平均温度。;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对玻璃温度计露出液柱的修正理由进行了补充说明;
---增加读数与报告作为本标准的第5章,将国际标准各章条有关温度计的读数和平均温度的报告作为本章的内容;
---将表3中的15℃密度改为20℃ 密度,同时去掉所在条款中木背杯盒温度计的木背两字;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对于常温常压下铁路罐车的温度测量,增加了如何选择部分罐车进行温度测量的内容;
---对于常温常压下的油船测量,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增加了船舱底油或残油的测温方法;
---参照美国石油计量标准手册,增加了附录B 环境温度的测定。
本标准代替GB/T8927-198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
本标准与GB/T8927-1988相比的主要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参照标准由API254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法》变为ISO4268《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手工法》;
---技术内容包括测温仪器、技术规格、仪器检验、测量方法、测量工况等更详实具体;
---将便携式电子温度计作为首选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
---固定式平均温度计测量油品温度和管线手工测温不再作为本标准的内容;
---补充了用便携式电子温度计检验固定式温度计的技术内容;
---调整了油罐内油品的测温位置及其选择方式;
---提高了测温仪器的分辨力和准确度,改进了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准确至0.1℃。
本标准的附录A 和附录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秦京输油气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薄艳红、魏进祥、张安军、胡志敏、陈龙、吴立颖。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8年。 - 适用范围:暂无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14 石油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ISO3170:1988,MOD)
GB/T1389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法(手工法)
GB/T19779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油量计算 静态计量
GB/T21451.4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 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 第4部分:常压罐中的温度测量(GB/T21451.4-2008,ISO4266-4:2002,MOD)
ISO4266-1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第1部分:常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ISO4266-2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第2部分:油船舱中的液位测量
ISO4266-3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第3部分:带压罐中的液位测量
ISO4266-5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第5部分:油船舱中的温度测量
ISO4266-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储罐中液位和温度自动测量法---第6部分:带压罐中的温度测量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8927-1988
- 引用标准:GB/T 514 GB/T 4756 GB/T 13894 GB/T 19779 GB/T 21451.4 ISO 4266-1 ISO 4266-2 ISO 4266-3 ISO 4266-5 ISO 4266-6
- 采用标准:ISO 4268:2000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温度测量 手工法 (修改采用 MOD)
相关部门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归口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 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等
- 提出部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GB/T 6683-1997 石油产品试验方法精密度数据确定法
- GB/T 3141-1994 工业液体润滑剂 ISO粘度分类
- SH/T 0769-2005 石油产品、烃类及烃类-含氧化合物混合物蒸气压测定法(三级膨胀法)
- GB/T 12577-1990 冷冻机油絮凝点测定法
- NB/SH/T 0632-2014 比热容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 GB/T 12574-1990 喷气燃料总酸值测定法
- GB 11133-1989 液体石油产品水含量测定法 卡尔.费休法
- GB/T 8017-2012 石油产品蒸气压的测定 雷德法
- GB/T 33647-2017 车用汽油中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SN/T 1410-2004 石脑油中铅含量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 SY/T 6659-2006 用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
- GB/T 7631.14-1998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14部分:U组(热处理)
- GB/T 17286.2-1998 液态烃动态测量 体积计量流量计检定系统 第2部分:体积管
- GB/T 6540-1986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 GB/T 30514-2014 玻璃毛细管运动黏度计 规格和操作说明
- SN/T 4435-2016 原油中水含量的测定 氢化物反应法
- DB37/T 1488-2009 山东省合成酯型抗磨液压油
- GB/T 23256-2009 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 测定石油液体中水含量的自动取样器性能的统计学评估
- GB/T 11128-1989 喷气燃料辉光值测定法
- GB/T 12578-1990 润滑油流动性测定法 (U 形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