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21639-2008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总技术要求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video conferencing service for IP-based network
基本信息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电信、音频和视频工程(33)
电信系统(33.040)
】
-
CCS分类:
【
通信、广播(M)
通信设备(M30/49)
光通信设备(M33)
】
-
行标分类:
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
本标准是IP视讯会议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预计的名称如下: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总技术要求;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设备互通技术要求;
---基于不同技术的应急视频会议系统 互通技术要求;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点控制器(MC);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设备技术要求 第2部分:多点处理器(MP);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设备技术要求 第3部分:网守(GK);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设备技术要求 第4部分:多点控制单元(MCU);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终端技术要求。
本标准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林涛、孙明俊、杨?、刘湘宇、薛宁、刘述、聂秀英、李健芳。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的体系结构、典型协议、编号方式、网络性能要求以及不同运营商的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之间的互通等。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
-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119-2000 低比特率通信的视频编码(eqvITU-T H.263:1996)
YD/T822-1996 P×64kbit/s会议电视编码方式(neqITU-T H.261:1993)
ITU-TE.164:1997 用于ISDN 的编号计划
ITU-T G.711:1988 话音频率的脉冲编码调制
ITU-T G.722:1988 7kHz的64kbit/s音频编码
ITU-T G.723.1:1996 以5.3kbit/s和6.3kbit/s为速率的多媒体通信的双速语音编码器
ITU-T G.728:1992 采用线形预测激励的低时延码在16kbit/s速率上的语音编码
ITU-T G.729:1996 使用共轭结构代数代码激励线性预测(CS-CELP)的8kbit/s语音编码
ITU-T H.221 音视用户终端业务中(64~1920)kbit/s通路的帧结构
ITU-T H.222 信息技术---活动图像及相关音频信息的通用编码:系统
ITU-T H.223 低比特率多媒体通信的多路复用协议
ITU-T H.225.0:2000 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呼叫信令协议和媒体流的分组
ITU-T H.235:2000 H 系列多媒体终端的安全和加密
ITU-T H.242 使用2 Mbit/s以内的数字信道在视听终端间建立通信的系统
ITU-T H.243:1997 使用最高速率为1920kbit/s的数字通道三方或多方视/音频终端通信建立的规程
ITU-T H.245:2000 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
ITU-T H.246:1998 H系列多媒体终端与H系列多媒体终端和GSTN 和ISDN 上的语音/话带终端的相互通信
ITU-T H.248:2000 媒体网关协议
ITU-T H.248.19 MCU 分离后的音频,视频和数据包
ITU-T H.282:1999 多媒体通信远程设备控制协议
ITU-T H.283:1999 远程设备控制逻辑信道传输
ITU-T H.310 宽带和视听通信系统和终端
ITU-T H.320 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ITU-T H.321 BISDN 环境中H.320可视电话终端的适配
ITU-T H.322 用于提供保证质量的业务的本地网的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设备
相关标准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
主管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
-
归口单位:
信息产业部(通信)
相关人员
关联标准
-
YD/T 816-2003
大芯径大数值孔径多模光缆
-
YD/T 1258.5-2019
室内光缆 第5部分:光纤带光缆
-
YD/T 1198.1-2014
光纤活动连接器插芯技术条件 第1部分:陶瓷插芯
-
YD/T 3314-2018
网络交易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
YD/T 2151.2-2013
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模块 第2部分:可调色散补偿模块
-
YD/T 3845.3-2021
互联网基础资源支撑系统监管信息交换接口规范 第3部分:域名递归解析服务
-
YD/T 1863.1-2009
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1部分:配置网络资源模型
-
YD/T 2799.3-2018
集成相干光接收器技术条件 第3部分:100Gbit/s小型化
-
GB/T 15972.43-2021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3部分: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数值孔径
-
YD/T 1066-2000
纤维光学环行器技术条件
-
GB/T 28504.3-2021
掺稀土光纤 第3部分:双包层铒镱共掺光纤特性
-
YD/T 2552-2013
10Gb/s DWDM XFP 光收发合一模块技术条件
-
YD/T 2616.5-2014
无源光网络(PO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第5部分:EMS-NMS接口通用信息模型
-
YD/T 3826-2021
切片分组网络(SPN)总体技术要求
-
YD/T 3022.3-2016
通信光缆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第3部分:撕裂绳功能
-
YD/T 1769-2008
光线路保护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
GB/T 15941-1995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
-
YD/T 2896.4-2016
智能光分配网络 接口技术要求 第4部分:网络管理系统与OSS的接口
-
YD/T 3421.6-2019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智能网关 第6部分:故障诊断参数要求
-
YD/T 3191-2016
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 )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 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