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6251-2008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Ergonomic principles in the design of work systems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16251-2008
- 名称: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 英文名称:Ergonomic principles in the design of work systems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08-07-16
- 实施日期:2009-01-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385:2004《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英文版)。
本标准代替GB/T16251-1996《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本标准与GB/T16251-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标准强调基于人类工效学的系统化设计方法而不只是设计原则本身;
---原标准的内容结构根据设计对象展开(如工作空间设计、工作环境设计、工作过程设计等),本标准的内容结构则是根据系统设计的步骤展开;
---在适用范围一章中增加了对工作系统的详细描述;
---增加了功能分配、设计目标人群、人类工效学(人因学)、工作、系统功能、工作者、工作站和工作组织8个新的术语和定义;
---增加了第3章;
---将工作系统设计划分为目标界定、功能分析和分配、概念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实现和实施验证、评价6个阶段,对每个阶段进行了描述和规定,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和方法。
本标准由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皋琴、冉令华、张欣、张伟、肖惠、李志忠、傅小兰、戴雨森。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251-1996。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系统设计中的人类工效学基本原则,定义了相关的基本术语,描述了工作系统设计的整体方法。该方法需要工效学家同其他参与系统设计的人员协同合作,在设计过程中注重人的需求、社会需求和技术要求之间的平衡。
本标准的使用者包括管理人员、工作者(或其代表),以及参与工作系统设计或再设计的相应专业人士,如工效学家、项目经理、设计师等。了解人类工效学(人因学)、工程学、设计、质量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有助于更好地使用本标准。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16251-1996
- 采用标准:ISO 6385:2004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 (等同采用 IDT)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提出部门: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归口单位: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GB/T 12330-1990 体力搬运重量限值
- GB/T 934-19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
- DL/T 575.7-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7部分:控制室的布局
- GB/T 5704.1-1985 人体测量仪器 人体测高仪
- GB/T 13459-2008 劳动防护服 防寒保暖要求
- GB/T 5704-2008 人体测量仪器
- GB 1251.2-1996 人类工效学 险情视觉信号 一般要求 设计和检验
- GB/T 39223.5-2020 健康家居的人类工效学要求 第5部分:床垫
- DL/T 575.12-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2部分:视觉显示终端(VDT)工作站
- DL/T 575.1-1999 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 第1部分:术语及定义
- GB 1251.3-1996 人类工效学 险情和非险情声光信号体系
- GB/T 17245-1998 成年人人体质心
- GB/T 13547-1992 工作空间人体尺寸
- GB/T 17244-1998 热环境 根据WBGT指数(湿球黑球温度)对作业人员热负荷的评价
- GB/T 36606-2018 人类工效学 车辆驾驶员眼睛位置
- GB/T 13441-1992 人体全身振动环境的测量规范
- GB 935-1989 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DB32/ 1321.4-2009 江苏省固定危险源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规范 第4部分:传感器与仪器仪表信号安全监测预警子系统
- GB/T 23702.2-2010 人类工效学 计算机人体模型和人体模板 第2部分:计算机人体模型系统的功能检验和尺寸校验
- T/SAEA 9501-2018 人体工程学儿童学习桌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