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9771.4-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 Part 4: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9771.4-2008
- 名称: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 英文名称:Single-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 - Part 4: Characteristics of a dispersion-shifted single-mode optical fibre
- 状态:废止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08-10-07
- 实施日期:2009-04-01
- 废止日期:2020-12-01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GB/T9771《通信用单模光纤》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2部分: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
---第7部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
本部分为GB/T9771的第4部分。光纤的几何、光学和传输特性参考了ITU-T 建议G.653:2006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英文版)中光纤特性,光纤的机械、环境性能参考了IEC60793-2-50:2007(第3.0版86A/1164/CDV 文稿)《光纤 第2-50部分:产品规范 B类单模光纤特性》(英文版)中B2类光纤规定。
本部分代替GB/T9771.4-2000《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本部分与GB/T9771.4-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由《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改为《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
---尺寸参数,对某些技术指标作了较大修改,模场直径取值分为A、B两种,增加了几何特性测量方法(2000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表2);
---传输特性,将5.2标题改为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对某些技术指标作了较大修改,取消了对衰减系数的分级,删除了1310nm 衰减系数的要求,增加了1625nm 衰减系数的要求;色散系数取值分为A、B两种;删除了单根光纤PMD 系数值的要求,增加了未成缆光纤链路PMDQ值的规定,A 类PMDQ 值为0.5ps/槡km,B类PMDQ 值为0.20ps/槡km;增加了光学特性和传输特性的测量方法(2000年版的表2,本版的表3、表4、表5);
---机械性能,取消了对涂覆光纤筛选试验要求的分级,修改了光纤涂覆层剥离力的要求,增加了相关试验方法(2000年版的表3、表4,本版的表6、表7、表8、表9);
---环境性能,环境光衰减变化以表的形式给出,增加了环境机械性能变化要求和相关试验方法(2000年版的5.6.1、5.6.2、5.6.3、5.6.4,本版的表10、表11、表12);
---删除了2000年版的附录A。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永诗、程淑玲、雷非、李海清、刘泽恒、张艳。
本部分为第一次修订。 - 适用范围:GB/T 9771的本部分规定了B2类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几何、光学、传输特性和机械、环境性能的要求,规定了光纤特性的测量方法。该类光纤的零色散波长一般在
1 550 nm附近,最佳工作波长在1 550 nm区域; 但某些光纤设计类型也可支持从1 460 nm~1 625 nm波段的粗波分复用的应用。
本部分适用于通信光缆和其他信息传输设备中使用的B2类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977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15972(所有部分)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IEC60793-1(allparts),Opticalfibres-Part1:Measurementmethodsandtestprocedures,MOD]
GB/T18900-2002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
ITU-T G.650.1:2004 单模光纤光缆的具有线性和确定性特性的参数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 G.650.2:2007 单模光纤光缆的具有统计和非线性特性的参数定义和试验方法
ITU-T G.653:2006 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光缆的特性
IEC/TR61282?3:2006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指南 第3部分:偏振模色散的计算
IEC62048:2001 光纤可靠性的幂次律理论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9771.4-2000
- 引用标准:GB/T 15972(所有部分) GB/T 18900-2002 ITU-T G.650.1:2004 ITU-T G.650.2:2007 ITU-T G.653:2006 IEC/TR 61282-3:2006 IEC 62048:2001
相关部门
- 归口单位: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 主管部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 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GB/T 15118-1994 4×139264 kbit/s 光缆数字线路系统技术要求
- YD/T 1668-2007 STM-64光缆线路系统技术要求
- YD 5091-2005 光传输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
- GB/T 18898.2-2008 掺铒光纤放大器 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
- YD/T 3537-2019 通信有源光缆(AOC)用线缆
- YD/T 2284-2011 终端光组件用光纤带
- YD/T 1440-2006 路由器设备安全测试方法——中低端路由器(基于IPv4)
- YD/T 3248.2-2017 通信光缆安装性能试验方法 第2部分:微管耐内压
- GB/T 37083-2018 接入网技术要求 EPON系统互通性
- YD/T 2971-2015 光旁路保护装置
- YD/T 3249-2017 无线射频拉远单元用光纤活动连接器
- GB/Z 41287.2-2022 通信用建筑物引入光缆 第2部分:自承式架空用引入光缆
- YD/T 3260-2017 IMS网络运行管理指标
- GB/T 21647-2008 B-ISDN ATM 适配层(AAL)类型2技术规范
- YD/T 1960-2009 N×10Gbit/s超长距离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要求
- YD/T 3418-2018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流量和性能监测分析技术要求
- T/CEMIA 003-2017 光纤预制棒烧结用石英炉芯管
- YD/T 2342-2011 通信用光电子器件可靠性试验方法
- YD/T 3136-2016 无线接入网自组织网络(SON)管理技术要求
- YD/T 656-1994 8448Kbit/s光端机质量分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