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23374-2009 食品中铝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in food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23374-2009
- 名称:食品中铝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英文名称:Determination of aluminium in foods -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 状态:废止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09-04-08
- 实施日期:2009-08-01
- 废止日期:2017-12-30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4)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检测技术分技术委员会(SAC/TC64/SC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安、赵彤、李海燕、姜俊、王磊、张建宁、李岩、吴东林、于飞、贺峰。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铝。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中铝的测定。
本标准方法最低检出限:0.03 mg/kg。
本标准方法的最低定量限:0.1 mg/kg。 - 引用标准:GB/T6379.2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GB/T6379.2—2004,ISO5725?2:1994,IDT)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6682—2008,ISO3696:1987,MOD)
相关标准
- 引用标准:GB/T 6379.2 GB/T 6682
相关部门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归口单位:8) 64/SC 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通用检测技术分技术委员会(SAC/TC
- 起草单位:大连标准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大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SN/T 4252-2015 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咪唑脲苯残留量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SN/T 5364.6-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6部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 SN/T 1922-2007 进出口动物源性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邻乙酰水杨酸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 GB 4789.1-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 SN/T 0494-2021 出口粮谷中克瘟散检验方法
- SN/T 1133-2002 进出口肉及肉制品中持久霉素残留量检验方法 打孔法
- SN/T 4141-2015 畜及畜产品中糖皮质激素残留量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法
- GB/T 4789.11-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溶血性链球菌检验
- GB 15193.2-2003 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
- GB/T 5009.54-2003 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 DB34/T 3991-2021 安徽省禽蛋中替米考星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 SN/T 1961.13-2013 出口食品过敏原成分检测 第13部分: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小麦成分
- SN/T 1504.3-2014 食品容器、包装用塑料原料 第3部分:乙烯聚合物和乙烯-醋酸乙烯酯(EVA)共聚物中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GB 15193.12-1994 体外哺乳类细胞(V79/HGPRT)基固突变试验
- GB/T 22331-2008 水产品中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GB 2711-1998 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
- DB22/T 1821-2013 吉林省粮食中产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真菌的PCR检测
- GB/T 23814-2009 莲蓉制品中芸豆成分定性PCR检测方法
- SN/T 0525-2012 出口水果、蔬菜中福美双残留量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