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3377-2010 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 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Crude petroleum and liquid or solid petroleum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or relative density - Capillary stoppered pyknometer and graduated bicapillary pyknometer methods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13377-2010
- 名称: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 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 英文名称:Crude petroleum and liquid or solid petroleum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density or relative density - Capillary stoppered pyknometer and graduated bicapillary pyknometer methods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11-01-10
- 实施日期:2011-05-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3838:2004《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 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3838:2004重新起草。
为适合我国国情,本标准在采用ISO3838:2004时进行了修改。本标准与ISO3838:2004的主要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作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 用GB/T514代替了ISO653(见5.4),在GB/T514中规定使用的温度计与ISO653的规定无技术差别;
● 用GB/T8017代替了ISO3007(见1.2);
● 用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GB/T17291代替了ISO5024(见10.2.1)。
———删除了15℃和60℉相关内容(见第1章、第2章、第5章、第6章、第7章和第10章),因我国标准温度为20℃;
———增加了7.2.6关于毛细管塞比重瓶水值测定次数的相关内容,以避免争议,提高标准的严谨性。
本标准代替GB/T2540—1981《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比重瓶法)》和GB/T13377—1992《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密度或相对密度测定法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本标准与GB/T13377—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5.1.1“比重瓶应符合ISO3507的相关要求。”;
———增加了5.1.4的内容,明确图1中b)和c)型比重瓶不适用于测定温度远低于实验室温度的情况;
———在5.2中,增加了对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要符合ISO3507中里普金比重瓶要求;
———在5.4中,将水浴温度计明确为符合GB/T514中GB—65、GB—66、GB—67的规格,将附录B《棒状温度计规格尺寸》去掉;
———将原附录A 中表A.2改为正文表1;
———删除原5.7和5.8的实验室用真空泵和真空干燥器的内容;
———在第6章增加了“每当比重瓶要进行校准和……然后真空干燥即可。”和注以及警告的内容;
———将原标准7.2后的注①②④内容改为标准正文,去掉注③的内容;
———在7.2.1中将原标准“冷却至18℃左右的蒸馏水”改为“冷却至稍低于20℃的蒸馏水”;
———删除了7.3有关试样预处理的内容;
———修改了7.5中比重瓶需重新校准的时间;
———在9.2中增加了“如果试验温度低于实验室温度……,浸没20min通常就足够了”的内容;
———增加了10.3关于比重瓶的热膨胀修正的相关内容;
———将水密度表改为1990年国际实用温标下的水密度表。
本标准与GB/T2540—198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原油密度测定方法的相关内容(见第1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0章和第11章);
———增加了原油和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相对密度测定方法的相关内容(见第1章、第3章、第7章、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
———将5.3中恒温水浴的控温要求由原来的所要求温度的0.1 ℃以内改为所要求温度的0.05 ℃以内;
———在精密度一章中,增加了再现性的数据。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静态和轻烃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薄艳红、曹谊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2540—1981;
———GB/T13377—1992。 - 适用范围:暂无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14 石油产品试验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GB/T1885 石油计量表(GB/T1885—1998,eqvISO91-2:1991)
GB/T8017 石油产品蒸气压测定法(雷德法)
GB/T17291 石油液体和气体计量的标准参比条件(GB/T17291—1998,neqISO5024:1976)
ISO3507:1999 实验室玻璃器皿 比重瓶
ISO5024:1999 石油液体和液化石油气 测量 标准参照条件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2540-1981 GB/T 13377-1992
- 引用标准:GB/T 514 GB/T 1885 GB/T 8017 GB/T 17291 ISO 3507:1999 ISO 5024:1999
- 采用标准:ISO 3838:2004 液体或固体石油产品 密度或相对密度的测定 毛细管塞比重瓶和带刻度双毛细管比重瓶法 (修改采用 MOD)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提出部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归口单位: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静态和轻烃计量分技术委员会
- 主管部门: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静态和轻烃计量分技术委员会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SH/T 0944.1-2017 润滑剂抗磨损性能的测定 FE8滚动轴承磨损试验机法 第1部分:润滑油
- GB/T 7595-2008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 GB/T 7631.6-1989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6 部分:R组 (暂时保护防腐蚀)
- SH/T 0710-2001 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清洁性评定法(EGD法)
- SH/T 0749-2004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SH/T 0678-1999 凡士林滴点测定法
- DL/T 432-2007 电力用油中颗粒污染度测量方法
- DL/T 433-2015 抗燃油中氯含量的测定 氧弹法
- SH/T 0641-1997 电接点润滑脂
- GB/T 7631.4-1989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 第4 部分:F组 (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器)
- SH/T 0957-2017 发动机油对水和模拟Ed85燃料乳化能力的评价方法
- SY 1225-1980 特3 4 5 14 16号精密仪表油
- SH/T 0470-1992 合成航空润滑油固体颗粒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 SH/T 0428-2008 高温下润滑脂在球轴承中的寿命测定法
- GB 492-1989 钠基润滑脂
- GB/T 7602-1987 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 (分光光度法)
- SH/T 0788-2006 内燃机油高温氧化和轴瓦腐蚀评定法(程序Ⅷ法)
- NB/SH/T 0822-2010 润滑油中磷、硫、钙和锌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 NB/SH/T 0906-2015 发动机油热稳定性的测定 热管试验法
- SH/T 0646-1997 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排气烟度评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