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Rule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the wheat stripe rust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5795-2011
  • 名称: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 英文名称:
    Rules for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the wheat stripe rust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 状态:
    现行
  • 类型:
    国家标准
  • 性质:
    推荐性
  • 发布日期:
    2011-09-29
  • 实施日期:
    2011-12-01
  • 废止日期:
    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描述信息
  • 前言:
    本标准代替GB/T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与GB/T15795—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本次修订增加了小麦条锈病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将原标题中的“测报调查规范”改为“测报技术规范”;
    ———增加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修改了“发病程度记载标准”,将其中的内容归入“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病情指数”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将“普遍率”规范定义为“病叶率”,删除了“反应型”的定义和相关调查项目;
    ———增加了“外来菌源空中孢子捕捉监测”内容,主要采用空中孢子捕捉仪监测外来菌源,并对捕捉时间和管理、孢子捕捉仪和载玻片的设置、镜检和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删除了“冬季麦苗室内病情观察”内容,因不能代表田间实际情况;
    ———修改了“病点发展系统调查”、“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调查”三项条目,将其内容合并为“病情系统调查”;
    ———修改了“春麦区调查”条目,将其内容分别归入“病情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
    ———删除了正文中分别出现的各调查项目表格,将其内容编成一系列完整的样表,作为规范性附录A,并在该份样表中增加了“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统计表”;
    ———增加了小麦条锈病秋季和春季模式报表,作为规范性附录要求定时汇报;
    ———增加了小麦条锈病跨区流行中关键区域定位的研究成果(“越夏区”、“非越冬区”、“越冬区”、“潜育越冬区”和“冬繁区”的定义和范围),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对照,且按特定区域执行相关的调查项目;
    ———增加了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和危害损失估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为资料性附录供各地借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曾娟、商鸿生、姜瑞中。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5795—1995。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发生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发生程度分级指标、病情系统调查、病情普查、越夏区病情调查、预测方法及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小麦条锈病病情调查和预测。
  • 引用标准:
    暂无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
    GB/T 15795-1995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相关人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