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7001.1-2011 防伪油墨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Anti-counterfeiting printing ink - Part 1:Ultraviolet fluorescent anti-counterfeiting printing ink
基本信息
分类信息
描述信息
  • 前言:
    GB/T17001《防伪油墨》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第2部分:磁性防伪油墨;
    ———第3部分:热敏变色防伪油墨;
    ———第4部分:日光激发变色防伪油墨;
    ———第5部分:压敏防伪油墨;
    ———第6部分:红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第7部分:光学可变防伪油墨;
    ———第8部分:防涂改防伪油墨;
    ———第9部分:其他防伪油墨。
    本部分为GB/T17001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7001.1—1997《防伪油墨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油墨(胶版、凸版印刷)技术条件》。与GB/T17001.1—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原“防伪油墨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油墨(胶版、凸版印刷)技术条件”修订为“防伪油墨 第1部分: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在前言的规定中,增加“GB/T17001《防伪油墨》分为九个部分”子体系构成的介绍(见前言);
    ———修改术语与定义(见第3章);
    ———删去产品型号编制方式内容(见1997年版的4.3);
    ———修改了要求内容,分为物理指标和防伪特性要求两部分;并对荧光的耐热和耐光性能要求做调整,提高其指标要求。耐热级别由3级提至4级、耐光级别由2级提至3级;耐汽油、耐乙醇修订为选择性检测项目(见第5章);
    ———修改、调整试验方法(见第6章);
    ———增加“检验规则”内容(见第7章);
    ———修改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内容(见第8章);
    ———增加环保卫生要求(见第9章)。
    本部分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8)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深圳市天意通防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无锡新光印防伪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兴维华安全印务有限公司、国家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钞油墨有限公司、安兴纸业(深圳)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卜民、史力、张继卿、孙萍、马长生、龚万雄、王国平、吴同刚、刘克夫、李青、杨保兴。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001.1—1997。
  • 适用范围:
    GB/T 17001的本部分规定了纸张印刷用紫外激发出可见荧光防伪油墨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环保、卫生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在单色和多色纸张印刷品上使用的紫外激发荧光防伪油墨。
  •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730—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蓝色羊毛标样(1~7)级的品质控制
    GB/T22467.2—2008 防伪材料通用技术条件 第2部分:防伪油墨和印油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
    GB/T 17001.1-1997
  • 引用标准:
    GB/T 250-2008 GB/T 730-2008 GB/T 22467.2-2008
相关部门
  • 归口单位:
    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8)
  • 主管部门:
    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8)
  • 起草单位:
    安兴纸业(深圳)有限公司 无锡新光印防伪技术有限公司 中钞油墨有限公司 国家防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科学技术研究所 深圳市天意通防伪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深圳市兴维华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相关人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