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7477-2012 汽车齿轮润滑剂黏度分类
Automotive gear lubricant viscosity classification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17477-2012
- 名称:汽车齿轮润滑剂黏度分类
- 英文名称:Automotive gear lubricant viscosity classification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12-11-05
- 实施日期:2013-03-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477—1998《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剂黏度分类》,与GB/T17477—1998相比的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由“驱动桥和手动变速器润滑剂黏度分类”改为“汽车齿轮润滑剂黏度分类”,与参考标准SAEJ306—2005《汽车齿轮润滑剂黏度分类》的标准名称保持一致;
———增加了“NB/SH/T0845《传动润滑剂黏度剪切安定性的测定 圆锥滚子轴承试验机法》”(见第2章);
———增加了80、85、110和190四个黏度等级(见第4章表1,1998年版的第4章表1);
———增加了脚注c“在经NB/SH/T0845(20h)试验后,也应满足限值要求。”(见第4章表1);
———多级油的连接符号以“-”代替“/”(见第3.2.2);
———删除了附录A(提示的附录)“典型的齿轮润滑剂低温粘度(Brookfield粘度)-温度图”(见1998年版的附录A)。
本标准参考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J306:2005《汽车齿轮润滑剂黏度分类》(英文版)制定,其技术内容与SAEJ306:2005一致。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许淑艳。
本标准于1998年8月首次发布。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齿轮润滑剂的黏度等级、代号说明和详细分类。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齿轮润滑剂的黏度分类和标记。
表1中的黏度等级仅从流变性质方面规定了汽车齿轮润滑剂的分类限值,没有考虑其他润滑剂特性。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17477-1998
- 引用标准:GB/T 265 GB/T 11145 NB/SH/T 0845
- 采用标准:SAE J306:2005 汽车齿轮润滑剂黏度分类 (非等效采用 NEQ)
相关部门
- 归口单位:1)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80/SC
-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DB51/T 1924-2014 四川省工业明胶中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NB/SH/T 0904-2015 自动传动液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 SN/T 2270-2009 汽轮机燃料中钙、铅、钠、钒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 13895-2018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GL-5)
- SH/T 0663-1998 汽油中某些醇类和醚类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 SH/T 0047-1991 燃气轮机液体燃料
- GB/T 16630-1996 冷冻机油
- DB41/T 971-2014 河南省点燃式汽车发动机燃料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 SH/T 0576-1993 L-ERC二冲程汽油机油评定法
- SH/T 0682-1999 润滑脂在贮存期间分油量测定法
- GB 7631.4-1989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分类 第四部分:F组(主轴、轴承和有关离合器)
- GB/T 513-1977 润滑脂机械杂质测定法 (酸分解法)
- DB51/T 1695-2013 四川省汽油中铅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GB/T 386-2021 柴油十六烷值测定法
- GB/T 8028-2010 汽油机油换油指标
- DB31/ 428-2009 上海市车用柴油
- SH/T 0749-2004 润滑油及添加剂中添加元素含量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GB/T 36563-2018 甲醇制汽油组分油
- SH/T 0700-2000 润滑脂防锈性测定法
- DB37/T 2181-2012 山东省水基轻负荷工业闭式齿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