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7411-2012 船用燃料油
Marine Fuels oils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17411-2012
- 名称:船用燃料油
- 英文名称:Marine Fuels oils
- 状态:废止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12-12-31
- 实施日期:2013-07-01
- 废止日期:2016-07-01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7411—1998《船用燃料油》。本标准与GB/T17411—1998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详见附录M):
a) 馏分燃料油(4种)的变化:
———增加的DMZ类规定了40℃黏度最小值3.000mm2/s限制,除此之外其他性能等同DMA 类(见表1);
———对原标准的DMC类进行了修订,移至表2作为RMA10(见表2,1998年版的表1);
———增加了硫化氢、酸值、氧化稳定性和润滑性(适用于硫含量低于500mg/kg的燃料)要求(见表1);
———DMA 类的最小黏度要求由1.50mm2/s提高到2.000mm2/s(见表1);
———DMB类增加了最小黏度2.000mm2/s的要求;硫含量质量分数最大值由2.0%改为1.50%(见表1);
———十六烷值指标改为十六烷指数(见表1)。
b) 残渣燃料油(6种)的变化:
———黏度基准温度由100℃改为50℃(见表2);
———品种由10类减少到6类,删除了RMC、RMF、RMH 和RML种类(见表2);
———RMG和RMK增加了黏度等级(见表2);
———水含量体积分数最大值由1.0%改为0.5%,增加脚注“水分超过0.5%的应与需方协商并经
用户认可,但最高不大于1.0%。”(见表2);
———硫含量质量分数:RMD 由原标准的不大于4.0%修改为3.5%,RME、RMG 和RMK 类由
5.0%修改为3.5%(见表2);
———加严了多类产品的灰分限制(见表2);
———加严了钒、铝+硅含量的限制(见表2);
———增加了含有使用过的润滑油(ULO)的检测项目(见表2);
———增加了检验规则和安全章节(见5、6和7章)。
c) 资料性附录的变化:
———附录的总数发生了变化;
———删除了前一版中附录C给出的黏度换算、附录F给出的参考文献、附录G 给出的ISO4264:1995译文、附录H 给出的ISO10307-1:1993译文、附录I给出的ISO10307-2:1993译文、附录J给出的ISO10478:1994译文;
———本标准修改了关于比能的论述,增加了馏分燃料油总比能方程式(见附录E,1998年版的附录A);
———增加了10个新的附录:
———附录A 生物产品和脂肪酸甲酯(FAMEs);
———附录B 有害物质;
———附录C 硫含量;
———附录D 硫化氢;
———附录H 酸性;
———附录J 钠和钒;
———附录K 使用过的润滑油;
———附录L 精密度和试验结果说明;
———附录M 本标准与GB/T17411—1998的主要变化;
———附录N 本标准与ISO8217:2010(E)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
d) 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8217:2010(E)《石油产品 燃料(F类) 船用燃料规格》(英文版)。
本标准与ISO8217:2010(E)相比,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附录N 中给出了结构和相应技术性差异
及其原因。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0/SC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龙化骊、曹丽、牟明仁。
本标准于199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用柴油机及锅炉用石油燃料油(使用前适当预处理)的分类和代号、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及安全。
符合本标准的燃料油也适用于同样或类似制造的固定式柴油机和其他船舶用机械。
本标准规定了4种馏分燃料油,其中一种是供柴油机应急时使用的。还规定了6种残渣燃料油。
注1:就本标准而言,“石油”这个术语包括沥青砂油和页岩油。
注2:船用燃气轮机燃料技术要求在GB/T 29114—2012[1]中作了规定。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260 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
GB/T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GB/T261—2008,ISO2719:2002,MOD)
GB/T265 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
GB/T387 深色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管式炉法)
GB/T508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GB/T508—1985,eqvISO6245:1982)
GB/T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GB/T1884—2000,eqv ISO3675:1998)
GB/T1885 石油计量表(GB/T1885—1998,eqvISO91-2:1991)
GB/T3535 石油产品倾点测定法(GB/T3535—2006,ISO3016-1994,MOD)
GB/T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4756—1998,eqvISO3170:1988)
GB/T6986 石油浊点测定法(GB/T6986—1986,eqvISO3015:1974)
GB/T7304 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方法(电位滴定法)
GB/T11137 深色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11140 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2575 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1369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GB/T17040 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7144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微量法)(GB/T17144—1998,eqvISO10370:1993)
GB20581 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 安全规范 易燃液体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17411-1998
- 采用标准:ISO 8217:2010 石油产品 燃料(F类) 船用燃料规格 (修改采用 MOD)
相关部门
- 归口单位:1) 280/SC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 主管部门:1) 280/SC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燃料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
- 起草单位: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DB37/T 3635-2019 山东省车用汽油快速筛查技术规范
- GB 17930-2013 车用汽油
- MH/T 6112-2016 91号无铅航空汽油
- GB 252-2011 普通柴油
- SN/T 4569-2016 生物柴油中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及仲丁醇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DB43/T 871-2014 湖南省环保醇烃燃料
- DB13/T 2804-2018 河北省醇基燃料民用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 DB33/T 756.1-2009 浙江省车用甲醇汽油 第1部分: M15
- DB11/ 238-2021 北京市车用汽油环保技术要求
- GB/T 5487-2015/XG1-2017 《汽油辛烷值的测定 研究法》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
- GB 253-2008 煤油
- SN/T 4303-2015 车用汽油中苯胺及甲基苯胺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 SH/T 0711-2002 汽油中锰含量测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T 1792-1988 馏分燃料中硫醇硫测定法(电位滴定法)
- NB/SH/T 0993-2019 汽油及相关产品中硅含量的测定 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 SH/T 0314-1992 汽油诱导期测定器技术条件
- GB/T 30519-2014 轻质石油馏分和产品中烃族组成和苯的测定 多维气相色谱法
- GB 18350-2001 变性燃料乙醇
- DB34/T 3242-2018 安徽省汽油中二甲氧基甲烷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 NB/T 13005-2016 用于生物燃料乙醇制备的纤维素酶酶活力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