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8261-2013 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for anti-mildew agents in controlling wood mould and stain fungi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8261-2013
  • 名称:
    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
  • 英文名称:
    Test method for anti-mildew agents in controlling wood mould and stain fungi
  • 状态:
    现行
  • 类型:
    国家标准
  • 性质:
    推荐性
  • 发布日期:
    2013-11-12
  • 实施日期:
    2014-04-11
  • 废止日期:
    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描述信息
  •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8261—2000《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蓝变菌的试验方法》,与GB/T18261—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改为“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
    ———将文中“蓝变菌”改为“变色菌”;
    ———对“木材变色菌”、“木材霉菌”重新进行了定义;
    ———试验设备与条件中增加了移液器(见4.6.1);
    ———木材树种选择中,针叶材增加了辐射松和樟子松,阔叶材增加了毛白杨(见4.2.1.1);
    ———增加了竹材种类选择及竹材试样制备方法(见4.2.1.2和4.2.2.2);
    ———供试变色菌中增加了“串珠镰刀菌”和“链格孢菌”两种变色菌(见4.3.1.2和4.3.1.3);
    ———供试菌种中增加了“允许选择同属不同种的霉菌或变色菌菌株”的说明(见4.3.3.1);
    ———供试菌种中增加了混合霉菌接种的测试方法和规定(见4.3.3.2);
    ———试样的药剂处理中补充和完善了药剂处理的相关规定,并增加了一组未经任何处理的试样,以确定所用试菌的活性和计算防治效力(见4.4.2);
    ———试样的药剂处理中增加了试样药剂处理图(见4.4.2中图1);
    ———试样接菌与培养中增加了试件接种摆放图(见4.5.5中图2);
    ———试验结果中增加了“如果对照试样表面感染值未到4,则说明实验不准确,实验无效,需重新进行试验”的规定(见4.6.1);
    ———试验结果中增加了试样变色分级(见4.6.3);
    ———试验结果中增加了防霉剂毒性极限浓度的确定(见4.6.4)。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杭州临安天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 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星霞、施振华、周明、蒋明亮、孙芳利、胡万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261—2000。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实验室及户外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确定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的毒性极限及户外试验评估防霉剂防治木材霉菌及变色菌的效果。木制品、人造板、竹材及藤类的防霉和防变色试验亦可参照使用。
  •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019—2009 木材防腐术语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
    GB/T 18261-2000
  • 引用标准:
    GB/T 14019-2009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 归口单位: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1)
  • 主管部门:
    全国木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1)
相关人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