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6783.1-2014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Field testing of drilling fluids―Part 1: Water-based fluids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GB/T 16783.1-2014
  • 名称: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 英文名称: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Field testing of drilling fluids―Part 1: Water-based fluids
  • 状态:
    现行
  • 类型:
    国家标准
  • 性质:
    推荐性
  • 发布日期:
    2014-12-05
  • 实施日期:
    2015-06-01
  • 废止日期:
    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描述信息
  • 前言:
    GB/T16783《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
    ———第2部分:油基钻井液。
    本部分为 GB/T16783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 GB/T16783.1—2006《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与 GB/T16783.1—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4条术语(见第2章);
    ———增加了符号和10条缩略语(见第3章);
    ———增加了表2“密度单位的换算”(见第4章);
    ———增加了9个计算公式(见第4章、第6章、第8章、第10章、第12章、第13章和附录 C);
    ———“空气或天然气”改为“空气或其他气体”(见4.3.3、5.1、8.3.3、8.3.6、10.3.1、C.3.1和附录 D);
    ———增加了“警告”(见标准名称之后第1章之前、第6章、第7章、第10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第14章、附录 A 和附录 E);
    ———漏斗黏度计的流出口内径由0.185in改为0.188in(3/16in)(见6.2.1.1.2);
    ———漏斗黏度计的筛网孔径由0.185in改为0.063in(1/16in)、固定位置由0.784in改为0.75in(3/4in)(见6.2.1.1.3);
    ———修改了高温高压滤失试验的升温时间要求(见7.3.2.6、7.3.3.6);
    ———亚甲基蓝容量测定中的“钻屑”改为“钻井固相”(见10.1.1、10.1.2、10.4);
    ———“摩尔数”改为“物质的量”(见10.2.1、14.2.1、A.1.2.1、A.3.2.1);
    ———图1中增加了“终点过量”说明(见第10章);
    ———钻井液酚酞碱度测定中钻井液取样量由“10mL”改为“1.0mL”(见12.4.1);
    ———修改了表 A.1中的管系数(见附录 A);
    ———硫化物含量测定中扩散管距底部的距离由5mm(0.2in)改为6mm(0.25in)(见 A.4.3.9);
    ———表 A.4中 KCl浓度由0.175改为0.18,钾离子浓度由262.5改为263(见附录 A);
    ———修改了公式(B.2)(见附录 B);
    ———钻杆腐蚀环试验中增加了2项药品和仪器(见 E.2.9、E.2.10),细化了定性检验腐蚀环方法(见E.3.4);
    ———取样、检验和拒收中增加了比对方面内容(见 F.5);
    ———删除了“用旋转黏度计测量钻井液静切力”(见2006年版的附录I);
    ———增加了“用螺钉固定杯盖式渗透性封堵仪测定水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见附录I);
    ———增加了“用螺纹杯盖式渗透性封堵仪测定水基钻井液高温高压滤失量”(见附录J);
    ———增加了“水基钻井液报表格式”(见附录 K)。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O10414-1:2008《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1部分:水基钻井液》(英文版)。
    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 调整了部分符号的顺序;
    b) 用密度符号“g/cm3”代替符号“g/mL”;
    c) 改正了印刷错误:
    1) 原文14.3.8中“钙指示剂”改为“硬度指示剂”;
    2) 原文 A.7.3.1中“100mL量筒”改为“100mL容量瓶”;
    3) 原文 A.7.3.2中“用25mL量筒量取”改为“用25mL移液管量取”;
    4) H.2.1中“H.3”改为“H.3.1”;
    5) J.3.2.7中“200kPa(30psi)”改为207kPa(30psi);
    6) J.4.3.1中的“表2”改为“表I.1”。
    d) 原文中部分章条使用 N 作为浓度单位,由于 N 这个浓度单位已经淘汰,将其改为 mol/L。
    本部分由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55)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 起 草 人:韩 来 聚、严 新 新、唐 志 军、王 爱 国、乔 军、张 敬 辉、周 晓 蕾、王 俊 涛、罗 云 凤、张志财、夏晔、王丽萍、李灵英、张星梅、张虹。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6783—1997;
    ———GB/T16783.1—2006。
  • 适用范围:
    暂无
  • 引用标准:
    暂无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
    GB/T 16783.1-2006
  • 采用标准:
    ISO 10414-1:2008 石油天然气工业 钻井液现场测试 第1部分: 水基钻井液 (等同采用 IDT)
相关部门
  • 主管部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归口单位:
    全国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5)
  • 起草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相关人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