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 18306-2015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map of China基本信息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的5.1、5.2、6.1、7.1、8.2、附录A、附录B、附录C为强制性的,其余的推荐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本标准与GB 18306-2001相比,主要有以下变化:
a) 由全文强制改为条文强制;
b) 增加了引言;
c)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作为第2章;
d) 增加了部分术语和定义,增加的术语和定义为3.1“地震动”、3.2“地震动参数”、3.7“重大建设工程”、3.8“一般建设工程”、3.9“基础地震动”、3.10“多遇地震动”、3.11“罕遇地震动”、3.12“极罕遇地震动”;
e)原第4章“使用规定”扩充为现第5章“基本规定”、第6章“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确定”、第7章“Ⅱ类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确定”和第8章“场地地震动参数调整”;
f)修订了附录A和附录B的内容,局部地区地震动参数值乾地了适当调整;
g)原附录C“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扩充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调整系数F。”和“场地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表”放入第8章正文中;
h) 原附录D“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动参数过渡的说明”修改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与地震烈度对照表”,作为附录G;
i) 增加了“全国城镇Ⅱ类场地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场地类别划分”和“地震动参数分区值范围”,分别作为附录C、附录D和附录F。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孟潭、陈国星、谢富仁、徐锡伟、李小军、俞言祥、李山有、周本刚、潘华、吕悦军、赵凤新、吴健、冯义钧、田勤俭、冉勇康、王健、温增平、马保起、雷健成、刘建达、袁道阳、沈军、廖旭、安晓文、杨家亮、刘庆忠、陈蜀俊、黄昭、姜慧。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18306-2001。 - 适用范围:本标准给出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技术要素、基本规定和地震动参数确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土利用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 18306-2001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中国地震地球物理研究所
- 提出部门:中国地震局
- 归口单位: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
- 主管部门: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25)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GB/T 30353-2013 人员密集场所地震避险
- DB/T 74-2018 地震灾害遥感评估 地震地质灾害
- DB/T 17-2018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强震动台站
- SH/T 3130-2013 石油化工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 DB/T 31.2-2008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地壳形变观测仪 第2部分:应变仪
- DB11/T 1044-2013 北京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
- DB/T 42-2011 地震救援装备检测规程 液压动力工具
- GB/T 50452-2008 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
- DB35/T 1667-2017 福建省地震灾害搜索和营救训练要求
- GB/T 38591-2020 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
- DB43/T 1695-2019 湖南省地震应急图件产出规范
- GB/T 17369-1998 建筑绝热材料的应用类型和基本要求
- GB 50032-2003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 DB/T 67-2017 地震卫星电磁观测测项分类与代码
- GB 50267-1997 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
- DB/T 17-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强震动台站
- DB/T 21-2007 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 常用技术参数表述与测试方法
- DB/T 12.2-2003 地震前兆观测仪器 第2部分:通信与控制
- DB/T 18.2-2006 地震台站建设规范 地电观测台站 第2部分:地电场台站
- DBJ 08-9-1992 建筑抗震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1996年局部修订增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