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 5009.8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 5009.86-2016
- 名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 英文名称:暂无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强制性
- 发布日期:2016-08-31
- 实施日期:2017-03-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暂无
分类信息
- ICS分类:暂无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代替GB/T 5009.86-2003《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GB/T 5009.159-2003《食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和GB 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本标准与GB/T 5009.86-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扩大了方法的适用范围;
---增加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相关方法的定量限;
---删除了2,4-二硝基苯肼法;
---增加了2,6-二氯靛酚滴定法;
---按照GB/T 20001.4-2015对原标准的结构进行了修改。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适用于乳粉、谷物、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制品、维生素类补充剂、果冻、胶基糖果、八宝粥、葡萄酒中的L(+)-抗坏血酸、D(+)-抗坏血酸和L(+)-抗坏血酸总量的测定。第二法适用于乳粉、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L(+)-抗坏血酸总量的测定。第三法适用于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L(+)-抗坏血酸的测定。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5009.86-2003 GB/T 5009.159-2003 GB 6195-1986
相关部门
-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GB 1886.10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罗望子多糖胶
- GB 1886.12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桃醛(又名γ-十一烷内酯)
- GB 1903.35-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乙酸锌
- GB 25556-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酒石酸氢钾
- GB 29700-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牛奶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GB 3163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淀粉
- GB 5009.215-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有机锡的测定
- SN 09008-1986 出口食品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
- GB 1475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烟酸
- 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 GB 2994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E(dl-α-生育酚)
- GB 1886.158-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异丁酸乙酯
- T/CNFIA 201-2020 食品接触用一次性纸吸管
- GB 5009.251-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1,2-丙二醇的测定
- GB 1886.76-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姜黄素
- GB 255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酰磺胺酸钾
- GB 1886.22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硫酸铝钾(又名钾明矾)
- GB 1886.247-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碳酸氢钾
- 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
- GB 1886.16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2,6-二甲基-5-庚烯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