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WS 233-201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General biosafety standard for causative bacteria laboratories基本信息
- 标准号:WS 233-2017
- 名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 英文名称:General biosafety standard for causative bacteria laboratories
- 状态:现行
- 类型:行业标准
- 性质:强制性
- 发布日期:2017-07-24
- 实施日期:2018-02-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 】
描述信息
- 前言:本标准全部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WS 233—2002《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WS 233—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与WS 233—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部分(见第 2 章,2002 年版的第 3 章);
——修改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要求,从实验室的设施、设计、环境、仪器设备、人员管理、操作规范、消毒灭菌等进行细致规范(见第 4、5、6、7 章,2002 年版的第 4、5、6、7章);
——修改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见第 5 章,2002 年版的 4.7);
——增加了加强型 BSL-2 实验室(见 6.3.2);
——修改了脊椎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设计原则、基本要求等(见 6.6.1、6.6.2、6.6.3、6.6.4,2002 年版的第 7 章);
——增加了无脊椎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见 6.6.5);
——增加了消毒与灭菌(见 7.7);
——删除了 2002 年版的附录(见 2002 年版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天津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桂珍、赵赤鸿、韩俊、王贵杰、瞿涤、魏强、李振军、秦川、魏强、王健伟、祁建城、毕振强、梁米芳、林仲、史智扬、陈宗胜、翟培军、王荣、张曙霞。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史版本发布情况为:
——WS 233—2002。 -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分级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微生物相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实验室。 - 引用标准:暂无
相关标准
暂无
相关部门
暂无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SN/T 1187-2016 入出境快件及邮寄物卫生检疫查验规程
- GB 16885-1997 布鲁氏菌病监测标准
- WS/T 62-1996 尿中甲醇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 WS/T 792—2021 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标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 DB32/T 4155.2-2021 江苏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共享数据集规范 第2部分:慢病管理
- WS/T572-2017 血清中碘的测定 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 WS/T 583-2017 放射性核素内污染人员医学处理规范
- DB11/T 1749.6-2020 北京市呼吸道传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术规范 第6部分:救护车辆
- GB/T 21709.5-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 拔罐
- SN/T 4624.17-2016 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17部分:恶臭假单胞菌
- GB/Z 40893.1-2021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儿科 第1部分:小儿内治给药方法
- SN/T 1246-2012 入出境黄热病染疫船舶卫生处理规程
- WS/T 141-1999 作业场所空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 SN/T 4463-2016 国境口岸布鲁氏菌荧光PCR检测方法
- GB 8791-1988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GB 19192-2003 隐形眼镜护理液卫生要求
- DB22/T 2854-2017 吉林省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活检术技术规程
- WS 434-2013 医院电力系统运行管理
- WS 445.3-2014 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 第3部分:门(急)诊处方
- SN/T 1515-2005 国境口岸西罗尼病毒病疫情监测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