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FZ/T 12006-2011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

Combed cotton/polyester blended grey yarns
基本信息
  • 标准号:
    FZ/T 12006-2011
  • 名称:
    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
  • 英文名称:
    Combed cotton/polyester blended grey yarns
  • 状态:
    现行
  • 类型:
    行业标准
  • 性质:
    推荐性
  • 发布日期:
    2011-05-18
  • 实施日期:
    2011-08-01
  • 废止日期:
    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描述信息
  •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12006—1998《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与FZ/T12006—1998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修改了第3章分类,将100m 标准质量和标准干燥质量的计算放入附录A 中,删除线密度要求内容;
    ———纤维含量偏差列入技术要求中;
    ———重新划分了各表棉含量范围;
    ———项目名称“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百米重量偏差”分别修改为“线密度变异系数”、“线密度偏差率”;
    ———要求中的技术指标适当提高,同时增加了千米棉结(+200%)、千米粗节(+50%)、千米细节(-50%)质量指标,取消黑板棉结粒数考核要求;
    ———取消顺降指标考核,按技术要求中最低一项品等评定;
    ———取样规定作了调整。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棉纺织印染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吉宜军、吴加顺、王憬义、叶戬春、宋玲玲。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12006—1998。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与涤纶(棉型短纤维)混纺,棉混用比例在50%以上的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产品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纺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包括机织用纱和针织用纱)的品质,不适用于鉴定特种用途精梳棉涤混纺本色纱线的品质。
  •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8 棉本色纱线
    GB/T2910.11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第11部分:纤维素纤维与聚酯纤维的混合物(硫酸法)
    GB/T3292.1 纺织品 纱线条干不匀试验方法 第1部分:电容法
    GB/T3916 纺织品 卷装纱 单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4743—2009 纺织品 卷装纱 绞纱法线密度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996.2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纱线外观质量黑板检验方法 第2部分:分别评定方法
    FZ/T01050 纺织品 纱线疵点的分级与检验方法 电容式
    FZ/T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FZ/T10008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标志与包装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
    FZ/T 12006-1998
  • 引用标准:
    GB/T 398 GB/T 2910.11 GB/T 3292.1 GB/T 3916 GB/T 4743-2009 GB/T 8170 GB/T 9996.2 FZ/T 01050 FZ/T 10007 FZ/T 10008
相关部门
  • 起草单位:
    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南通双弘纺织有限公司
相关人员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