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到云盘
纠错反馈
GB/T 12357.1-2015 通信用多模光纤 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Multi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Part 1: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category A1 multimode fibres基本信息
- 标准号:GB/T 12357.1-2015
- 名称:通信用多模光纤 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 英文名称:Multimode optical fibres for telecommunication—Part 1: Sectional specification for category A1 multimode fibres
- 状态:现行
- 类型:国家标准
- 性质:推荐性
- 发布日期:2015-12-31
- 实施日期:2016-03-01
- 废止日期:暂无
- 相关公告:
分类信息
- ICS分类:【 】
- CCS分类:【 】
- 行标分类:暂无
描述信息
- 前言:GB/T12357《通信用多模光纤》分为以下4个部分:
———第1部分:A1类多模光纤特性;
———第2部分:A2类多模光纤特性;
———第3部分:A3类多模光纤特性;
———第4部分:A4类多模光纤特性。
本部分为GB/T1235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2357.1—2004《通信用多模光纤 第1 部分:A1 类多模光纤特性》,与GB/T12357.1—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对0.5m 标距长度的抗张强度(中值)的要求(见表3);
———增加抗张强度的试验项目和方法(见表4);
———将A1a类光纤分划为A1a.1、A1a.2和A1a.33种类型分别描述(见表5,2004年版表5);
———增加微分模时延的性能要求(见表5);
———删除表5中A1a类光纤的数值孔径可为0.23±0.02的要求;(见表5);
———修改表5中零色散波长和零色散斜率的指标要求,并将数值孔径的容差改为0.015(见表5,
2004年版表5);
———增加微分模时延的试验项目和方法(见表6);
———将光传输衰减变化的试验属性和试验方法移入表8(见表8,2004年版表6);
———增加图1,以描述对双波长带宽有要求时,两个波长窗口带宽性能的相关性(见图1);
———增加A1a类光纤以15mm 半径的宏弯损耗要求和测试方法(见4.4.3);
———将环境性能章节分成多个条目描述,并增加机械环境的要求(见4.5);
———增加附录B作为光纤微分模时延与有效模带宽计算值的规范性要求(见附录B);
———增加附录C关于模式带宽与注入条件的考虑(见附录C);
———增加D.3描述本部分与ISO/IEC11801在光纤类型和带宽上的对照关系(见D.3);
———增加附录E以说明带宽的相关术语(见附录E)。
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EC60793-2-10:2011《光纤 第2-10部分:产品规范—A1类多模光纤特性》(英文版)编制,与IEC60793-2-10:2011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本部分与IEC60793-2-10:2011的主要区别包括删除了IEC60793-2-10:2011的附录A、附录B、附录C,其相关的内容在正文中的相应部分体现;IEC60793-2-10:2011中未做详细规范的技术要求,则参考了ITU-TG.650.1:2007。详细的技术差异见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文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5)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雷非、李婧、王冬香、张伟民、刘骋。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2357—1990、GB/T12357.1—2004。 - 适用范围:GB/T 12357的本部分规定了A1a、A1b和A1d类多模光纤的几何尺寸参数、光学和传输特性、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的要求。本部分适用于通信光缆和其他信息传输设备中使用的A1类多模光纤。
-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972(所有部分)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IEC60793-1,MOD)
IEC11801 信息技术 用户引入缆概要(Informationtechnology—Genericcablingforcustomer premises)
IEC60793-1-49 光纤 第1-49部分:测试方法与试验程序 微分模时延(Opticalfibres—Part1-49:Measurementmethodsandtestprocedures—Differentialmodedelay)
IEC62048:2011 光纤可靠性的幂次律理论(Opticalfibres—Reliability—Powerlawtheory)
相关标准
- 代替标准:GB/T 12357.1-2004
- 引用标准:GB/T 15972(所有部分) IEC 11801 IEC 60793-1-49 IEC 62048:2011
- 采用标准:IEC 60793-2-10:2011 光纤 第2-10部分:产品规范—A1类多模光纤特性 (非等效采用 NEQ)
相关部门
- 归口单位: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5)
- 主管部门: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5)
- 起草单位: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相关人员
暂无
关联标准
- YD/T 2936-2015 扩展消息与表示协议 (XMPP) 即时消息与表示
- YD/T 980-1998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
- GB/T 20185-2006 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 GB/T 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 第5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 YD/T 1770-2008 接入网用室内外光缆
- YD/T 1998.2-2009 接入网用单纤双向双端口光组件技术条件 第2部份:用于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的光组件
- YD/T 3294-2017 整机柜服务器管理子系统技术要求
- YD/T 1326-2013 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技术要求
- YD/T 3356.1-2018 100Gb/s及以上速率光收发组件 第1部分:4×25Gb/s CLR4
- SY/T 4217.3-2019 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通信工程 第 3 部分:油气田通信光缆地埋线路
- GB/T 21643-2008 IP认证头(AH)
- YD/T 2938-2015 扩展消息与表示协议 (XMPP) 端到端的签名与对象加密
- YD/T 2003-2018 可重构的光分插复用(ROADM)设备技术要求
- YD/T 1766-2016 光通信用光收发合一模块的可靠性试验失效判据
- YD/T 3257-2017 TD-SCDMA/WCDM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网络运行管理指标
- GB/T 12357.2-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 第2部分:A2类多模光纤特性
- YD/T 1460.2-2006 通信用气吹微型光缆及光纤单元 第2部分:外保护管
- YD/T 2795.2.2-2016 智能光分配网络 光配线设施 第2部分:智能光缆交接箱
- 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第40部分: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
- YD/T 1689-2007 机械式光开关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